避坑代持股权香港深律师的一指南份资
说实话,在香港做生意这些年,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因为股权代持问题栽跟头。特别是这两年Web3出海热潮下,很多朋友都跑来问我同一个问题:在香港找人代持股权靠谱吗?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 很多人都以为香港和内地的股权代持差不多,这可就大错特错了。在内地,股权代持说白了就是两个人签个合同的事,就像我上周处理的一个案子,某互联网大佬找司机代持股份,结果司机反悔不认账,闹得鸡飞狗跳。 但在香港就完全不同了!这里采用的是信托制度,就像把宝贝锁进保险箱,钥匙交给可信的人保管。我有个客户是这么操作的:委托香港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信托,把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独立管理。后来这个客户在内地遇到债务纠纷,多亏香港的信托安排保住了这部分资产。 首先得提醒大家,找香港法院撑腰是有条件的。去年我就遇到一个哭笑不得的案例:两个内地人签了香港股权代持协议,结果闹到香港法院,法官直接以"与香港无关"为由驳回了。所以记住,要么代持方是香港公司,要么资金走香港账户,至少要有个香港元素。 其次,千万别图省事找亲戚朋友代持!2018年香港开始实施SCR制度后,我经手过好几起代持人突然失联的案子。相比之下,专业机构不仅更可靠,出了问题起码能找到人。有个做加密货币的朋友就吃了大亏,代持人卷款跑路,到现在还在打跨国官司。 根据我这些年帮客户处理跨境架构的经验,给大家几个掏心窝子的建议: 第一,选代持机构要像选结婚对象一样谨慎。去年帮一个客户做尽调时发现,某号称"专业"的代持公司老板居然同时在经营餐饮生意,这种千万要避开。 第二,法律文件绝不能省。见过太多人用模板文件糊弄,结果出问题时发现关键条款缺失。我一般会建议客户额外签署"镜面协议",把可能的风险都考虑到。 第三,税务筹划要趁早。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,等公司估值做到10亿才想起税务规划,光补税就交了上千万。建议在架构搭建初期就请专业顾问介入。 最后说句实在话,股权代持就像走钢丝,看起来能规避风险,实则暗藏杀机。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事前多花点钱请专业人士把关。毕竟在商业世界里,省小钱往往意味着花大钱。香港VS内地:股权代持的本质差异
必须知道的三个生死线
来自一线的实操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市场震荡:当美联储加息暂停与Mt Gox消息双双失效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这些潜力币种值得关注
- 币圈捷报:精准预测再创佳绩!
- CoinW越南线下活动:一场加密爱好者的狂欢盛宴
- 12.5万亿美元退休金大挪移:特朗普要给401(k)账户加料了
- 手把手教你玩转Doubler零成本撸空投
- ChatGPT+Markdown:让PPT制作效率提升300%的秘密武器
- 当加密遇上社交:TON如何借Telegram之力重塑数字未来
- 市场风云突变:数字货币迎来新一轮狂欢
- CCEA:Core链上的生态帝国正在改写区块链格局
- 以太坊VS比特币:谁才是真正的加密货币霸主?
- 当艺术遇见科技:香港这场元宇宙晚宴让我看到了未来
- Solana生态爆发:从谷底反弹到交易量亚军,BONK迷因币一飞冲天
- 数字资产税务新规:一场扼杀创新的灾难性举措?
- 在线教育的蜕变之路:致学教育如何在红海市场中破局
- 解密百倍币:如何抓住加密货币市场的下一个爆发点
- 比特币命悬11.6万生死线!以太坊若突破这个关键位,市场或将迎来史诗级暴动
- 以太坊困局:反弹乏力背后的市场信号
- 市场风云变幻:当美联储可能加息至7%遇上加密市场的十字路口
- 市场震荡加剧,交易者该如何应对?
- 搜索
-